【梁甫行原文及翻译】《梁甫行》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曹植的作品。此诗通过描绘边塞地区的艰苦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,同时也反映了战乱年代社会动荡的现实。
一、
《梁甫行》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地区百姓的艰难生活,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。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生活的描写,传达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悲悯之情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八方各异气,千里不同风。 | 天下各地气候不同,千里之外风俗各异。 |
江南多雨,地湿而寒。 | 江南地区多雨,土地潮湿寒冷。 |
北方多旱,土燥而热。 | 北方干旱,土壤干燥炎热。 |
草木不生,人迹罕至。 | 草木难以生长,人烟稀少。 |
野兽成群,豺狼当道。 | 野兽成群,豺狼横行。 |
家无余粮,衣不蔽体。 | 家中没有余粮,衣服不能遮体。 |
子女饥寒,父母忧愁。 | 子女饥饿寒冷,父母心生忧虑。 |
朝不保夕,夜不安枕。 | 早晨不知晚上能否存活,夜晚无法安睡。 |
三、作品赏析
《梁甫行》虽篇幅不长,但语言凝练,情感真挚。诗人通过对比南北地域的不同气候与生活状况,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,更有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,体现了曹植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。
四、结语
《梁甫行》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、表达人文关怀的优秀诗作。它不仅是对当时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。在今天看来,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