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卖爵鬻官的意思】“卖爵鬻官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古代典籍,常用于描述一种腐败或不正当的官场现象。该词字面意思为“出售官职和爵位”,引申为通过金钱或其他手段换取官职,是一种典型的以权谋私、权力寻租的行为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卖爵 | 出售爵位(古代封爵制度中的一种荣誉头衔) |
鬻官 | 出售官职(即通过贿赂等手段获得官职) |
整体含义 | 指通过金钱或关系,买卖官职与爵位,是一种腐败行为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民多买田宅,置奴婢,以避赋税。富者兼并,贫者失业,而吏多卖爵鬻官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批评官员贪污受贿、滥用职权的行为,强调社会风气败坏。
- 近义词:卖官鬻爵、权钱交易、贪污腐败
- 反义词:清正廉洁、公正无私、依法行政
三、历史背景
在古代中国,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,官职和爵位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。由于国家财政紧张或政治体制不完善,一些官员或地方势力会通过“卖爵鬻官”的方式获取利益,导致官场腐败严重,百姓怨声载道。
例如,在东汉末年,朝廷为了筹集军费,曾公开售卖官职,这种做法加剧了社会矛盾,也加速了王朝的衰落。
四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卖爵鬻官”虽不再以传统形式存在,但其精神内核依然体现在各种形式的“权钱交易”中。如某些企业通过行贿获取项目、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,均属于类似行为。
因此,“卖爵鬻官”不仅是对历史现象的描述,更是对现实问题的警示。
五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卖爵鬻官 |
含义 | 出售官职和爵位,比喻以权谋私 |
出处 | 《汉书·食货志》 |
用法 | 批评腐败行为,强调权力滥用 |
现代意义 | 警示权钱交易、维护公平正义 |
通过了解“卖爵鬻官”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态,并在现实中保持对权力监督的重视,推动社会公正与廉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