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】“国破山河在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一诗,全句为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、山河依旧的感慨,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。下面将从历史背景、诗歌创作背景及诗句含义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国破山河在”这一诗句出现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,是杜甫目睹国家动荡、人民流离失所后的真实写照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,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,被誉为“诗史”。
安史之乱(755年—763年)是唐玄宗时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叛乱,由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,导致唐朝中央政权严重削弱,社会动荡,百姓生活困苦。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动乱,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。
“国破山河在”中的“国破”指的是国家遭受战乱,山河依旧存在,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——国家虽遭破坏,但自然景观依然如故。这种反差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,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杜甫《春望》 |
诗句 |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|
创作时间 |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(约公元757年) |
作者 | 杜甫(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) |
历史背景 | 安史之乱(755年—763年),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事件 |
诗句含义 | “国破”指国家遭遇战乱,“山河在”表示自然景观依旧,形成强烈对比,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|
诗歌风格 | 现实主义,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 |
诗人情感 | 忧国忧民,充满悲悯情怀 |
三、结语
“国破山河在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杜甫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记录。它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、国家的衰败以及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希望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杜甫的文学才华,更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