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厚德载物名词解释】“厚德载物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语,常与“自强不息”并列使用,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出自《周易·象传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这句话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要求,强调人应具备宽厚的德行,能够包容万物、承载重任。
一、
“厚德载物”字面意思是“深厚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”。在古代,它象征着大地的包容性与承载力,引申为一个人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宽广的胸怀,能够承担社会责任、包容他人、成就大事。
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,也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、社会建设以及文化传承中。在现代社会,“厚德载物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倡导人们注重品德培养,追求和谐共处与长远发展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周易·象传》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 |
字面意思 | 厚厚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。 |
引申含义 |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应如大地般宽厚,能包容、承载、滋养万物。 |
哲学内涵 | 体现儒家“仁爱”、“包容”的思想,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责任的统一。 |
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注重品德修养,提升自我,承担社会责任,促进社会和谐。 |
常见应用 | 教育、企业管理、社会治理、个人成长等领域。 |
相关成语 | 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(常连用) |
三、结语
“厚德载物”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,更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推崇的价值观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,更要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,真正做到“德才兼备,以德为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