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纵七擒出处于哪里】“七纵七擒”这一典故,源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,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南征孟获时所采用的一种军事策略。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谋与仁德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。
一、
“七纵七擒”出自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和《三国演义》的相关记载。其基本含义是:诸葛亮在平定南中(今云南、贵州一带)少数民族叛乱时,七次俘虏了南中首领孟获,又七次将其释放,最终使其心服口服,归顺蜀汉。这种做法既展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,也体现了他以德服人的政治智慧。
此典故常被用来形容通过反复的较量与感化,最终达到彻底征服或说服的目的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出处 |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 |
出处时间 |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(约公元3世纪) |
主要人物 | 诸葛亮、孟获 |
故事背景 | 蜀汉南中地区发生叛乱,诸葛亮率军平叛 |
七纵七擒含义 | 七次俘虏孟获,七次释放,最终使其归顺 |
意义与影响 | 展现诸葛亮的智谋与仁德,成为后世经典故事 |
后世应用 | 常用于比喻以柔克刚、以德服人、反复较量最终成功 |
三、结语
“七纵七擒”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,更是一种智慧与策略的象征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,不仅要依靠武力,更要注重心理战术和道德感化。诸葛亮的这一做法,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