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外厉内荏下一句是什么】“外厉内荏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外厉内荏,恐其不可用也。”意思是外表强硬,内心虚弱。常用来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,实际上内心胆怯、没有底气。
一、总结
“外厉内荏”的完整句子是:
> “外厉内荏,恐其不可用也。”
这句话的含义是:外表虽然强硬,但内心虚弱,恐怕不能胜任任务或应对困难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外厉内荏”多用于形容一个人表面强硬、气势汹汹,实则内心胆怯、缺乏实力,无法真正发挥作用。
二、相关知识点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全称 | 外厉内荏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 |
原文句子 | “外厉内荏,恐其不可用也。” |
字面意思 | 外表强硬,内心软弱 |
现代用法 | 形容人表面强硬、实际胆怯 |
近义词 | 色厉内荏、外强中干 |
反义词 | 表里如一、刚柔并济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的性格、行为表现,尤其适用于批评或分析他人态度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外厉内荏”不仅可以用在个人身上,也可以用来形容组织、国家或政策等。例如,在政治或商业中,某些领导者可能表现出强势的姿态,但实际上缺乏足够的能力或资源支撑,这种现象也可称为“外厉内荏”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,通常用于指出对方的不足或弱点,因此使用时需谨慎,避免冒犯他人。
通过了解“外厉内荏”的出处与含义,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