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】“二桃杀三士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用巧妙的手段或小恩小惠来除掉有威胁的人。这个典故最早见于《晏子春秋》,讲述的是齐国大夫晏婴如何用两个桃子,让三位勇士自相残杀的故事。
一、
“二桃杀三士”出自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》。故事讲的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位勇士——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,因功高震主而引起君主的忌惮。为了消除隐患,晏婴设计了一个计策:他拿出两个桃子,让三位勇士根据功劳大小来分食。结果三人各自夸耀自己的功绩,争抢桃子,最终互相攻击,导致三人同归于尽。
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以小利引诱他人争斗,从而达到除掉对手的目的。它强调了权谋与策略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,也反映了人性中好胜、虚荣的一面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二桃杀三士 |
出处 | 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》 |
故事背景 | 齐景公时期,三位勇士功高震主,引发君主不安 |
计策设计者 | 晏婴(齐国大夫) |
实施方式 | 用两个桃子作为诱饵,让三人比功劳 |
结果 | 三人因争抢桃子互相攻击,最终全部死亡 |
成语含义 | 用小利或手段引发争斗,达到除掉对手的目的 |
延伸意义 | 反映权谋、人性、政治斗争等主题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“以巧取胜”或“借刀杀人”的策略 |
三、结语
“二桃杀三士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智慧与权术的体现。它提醒人们,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有时候表面的和平之下可能隐藏着更深的算计。同时,也警示后人,不要因一时的虚荣和骄傲而陷入不必要的纷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