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杜甫的介绍】杜甫(712年-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,被后人尊为“诗圣”。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关怀、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著称,被誉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一生历经战乱、仕途坎坷,但始终关注民生疾苦,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。
杜甫生平简要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姓名 | 杜甫 |
| 字 | 子美 |
| 号 | 少陵野老 |
| 出生年份 | 712年 |
| 去世年份 | 770年 |
| 籍贯 | 河南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 |
| 朝代 | 唐代 |
| 身份 | 诗人、文学家 |
| 代表作品 | 《春望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《登高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 |
| 风格 | 现实主义、沉郁顿挫 |
| 地位 | “诗圣”、“诗史” |
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,自幼聪慧,勤奋好学。他早年游历各地,广泛接触社会生活,为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。中年以后,他因安史之乱而颠沛流离,生活困顿,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,写下了大量反映战乱和社会苦难的诗篇。
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,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,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,更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。他的诗作语言凝练、情感真挚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。后人评价其诗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,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。
在文学史上,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,更是一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文人。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影响深远。


